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牡丹研究所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區級牡丹科研機構,依托于菏澤牡丹產業,與產地接近的地緣優勢讓研究所有更多機會了解花農和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這也為科研活動定下了貼近生產的基調。
菏澤以出產觀賞牡丹聞名,而近年油用牡丹市場紅火,研究所的育種方向就自然地分成了兩部分,一方面仍關注觀賞牡丹,以新、奇為主要育種方向;另一方面則研究高產牡丹,選育結籽率高的品種。研究所副所長曹養乾告訴記者,現在觀賞牡丹育種要考慮品種的花型、花色、花量、花期等因素,花色鮮艷、復色、重瓣的觀賞品種是主要研究方向,特別是現在研究早花型和晚花型牡丹,拉長牡丹花期,對花卉旅游和深加工生產意義很大。油用牡丹一般以‘鳳丹’為主,但在與觀賞牡丹長期混養的過程中,這個品種純度下降,會逐漸退化,現(出處:中國花木信息網 http://www.312168.com)在科研的重點就是通過選種、提純等方式恢復品種純度,以提高牡丹結籽率;也可通過結籽牡丹品種雜交選育高產新品種。
在提高油用牡丹結籽率的問題上,人工授粉被提上日程。2012年4月22日至23日,牡丹研究所趙愛霞等科研人員在小留鎮孫莊村,對油用牡丹進行了人工授粉實驗。8月1日,科研人員分別對授粉地塊和對照地塊的牡丹籽產量進行測定,結果為:授粉地塊牡丹籽產量為每畝656斤,對照地塊牡丹籽產量為每畝594斤,授粉地塊比對照地塊增產10.4%。2013年,研究所再次進行試驗,由于倒春寒氣候影響牡丹自然授粉,當年試驗的4年生和6年生牡丹的自然授粉產牡丹籽對照地塊產量分別是230斤和590.4斤,而人工輔助授粉產牡丹籽地塊產量分別是313斤和650.6斤,結果人工輔助授粉地塊產量比自然授粉對照地塊產量分別增產36%和10.2%!叭斯な诜墼囼烌炞C了增產的可能性,特別是在自然條件不佳的情況下,人工授粉的優勢更明顯!辈莛B乾說。
今年研究所除了人工授粉外,還增加了機械授粉試驗項目。人工授粉每人完成一畝地授粉需耗時5小時至6小時,使用噴粉彌霧機半小時左右就可完成這項工作,但理論上機械授粉效果要比人工授粉差,最終結果將在8月見分曉!敖衩鲀赡,這項實驗的數據會幫助企業和農戶決定,人工授粉和機械授粉哪個效益更高!辈莛B乾說。
同時,研究所還肩負著推廣新技術的任務,這就決定了自身從研究中收益不多。以培育牡丹新品種為例,雜交1年,結籽后種植3年開花,但要在種植5年以后才能評定品種屬性是否穩定,也就是培育一個新品種最少耗時6年,但就國內的品種權保護現狀來說,花大力氣培育的新品種很難見效益!把芯克旧淼男再|和工作任務決定了不以盈利為目的,就是要貼近生產,所以現在研究所也在選育矮生牡丹品種作盆栽,選擇枝條長、直的品種做切花!辈莛B乾說。